WK綜合論壇, WK综合论坛

查看:1413 回復:2 發表於 2016-12-8 23:33:08
累計簽到:1488 天
連續簽到:10 天
跳轉到指定樓層
楼主
發表於 2016-10-28 23:12:01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[中国] 北京市 [複製鏈接]

北京大 學
" u( h! j6 x/ C2 j% ~北京大學在中國、亞洲和世界上都是著名大學之一。也是中國最早的大學,其前身是創建於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。最近剛慶賀建校100年,黨和國家領導人同來自世界5萬名客人一同慶祝。9 x9 P! ^( {$ O- Z# R5 M
      
4 K2 l: [) h7 Z- |/ O0 l曾有很多有名望的中外人物在此任教,像陳獨秀、李大釗、胡適、愛德格·斯諾,都曾當過這所大學的教授。北大師生以關心,參加政治活動而著稱,北大人以參與過歷史上重大事件和運動而自豪。
6 b& T6 A  y/ @( F2 j          0 Z  T' k0 N4 \) b/ o2 p% Y
北大開設專業主要是人文學、語言學和自然科學,對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研究引起世界學者們的關注,該校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大學者,大學的圖書館亦是中國最大,最好的之一。& A$ H2 }& L" Q
       + U" T% C# r; ?6 A# ?8 E* ~
北京大學原是一座古代園林,圓明園有不少遺物在校園可見。校園內風景秀麗,尤其未名湖,曾被許多文人、學者吟誦。美國進步人士愛德格·斯諾,其骨灰也埋於也此湖之濱。
+ C( o9 J/ N6 o# e" U. @! E          ( x% ^, `9 I* i. G, [
清華大學
: M$ p% b/ t- |% j- B2 R) u5 g8 H清華大學創建於1911年,前身清華學堂,是中國多科性理工科大學,被譽為 “工程師的搖籃”,不僅培養了中國第一流的科學技術人才,中國政界領導人,也多出自此大學。
" @: d3 @8 D" l         
/ |' v4 X4 b# p& j首都博物館
3 I: x: i: _! u8 a! F0 e首都博物館是綜合性和地誌性博物館,設有國子監街的孔廟內。館內收藏有數萬件北京地區的歷史文物,大成殿前東西兩廡,辟為《北京簡史陳列》和《革命文物陳列》,有1000多件展品,介紹北京的歷史發展概況。展品中有我年來考古發掘的珍品,有4000-5000年前的陶器—繩紋陶鬲,周以來的銅器和明、清的工藝品等,反映了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。這裡還經常舉辦有關北京歷史和民俗等專題展覽。
$ S/ i5 {2 n% j  K+ |        
! G" K0 N1 t  `: P$ q; ]) f北京圖書館
. e, Z# x; w7 J/ f, R北京圖書館是中國國家圖書館,世界五大藏書過千萬圖書館之一。有藏書1100萬冊、報紙3600種和60萬種參考資料。另有100多種外文出版物,以及中國古代典籍。設有若干閱覽室,每天可接待8000人。 7 x; T5 D0 w& ^! D5 |6 Q) l
          & \4 J: b2 i2 n! W  P# k3 q
北京航空博物館
; C" g' O  H, x2 w/ l2 a9 }北京航空博物館在北京北郊昌平大湯山,1989年11月11日建成這座航空博物館。以山洞內一個大機庫為展覽廳,庫外廣場上的停機坪有8000平方米,庫內外共展出88種型號、200多架飛機。另外還有高炮、導彈、雷達、航空攝影機、炸彈等600多種樣品,以及飛機模型等展覽。
6 ^2 e/ J9 l* e6 k          + F- n1 r1 O; l, A
中國革命博物館" y# c0 T8 `& T0 M! l) i4 L
中國革命博物館:此館佔地8000平方米,是收藏我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近代和現代的革命歷史文物,研究和宣傳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史的國家博物館。* [. v/ t3 f+ }% c! e$ T
         ( d' C6 o; t# B$ B, d, J! K
中國革命歷史陳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陳列是其基本內容。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(1840-1919),歷史陳列,主要內容為:鴉片戰爭、太平天國運動、中法、中日戰爭、沙俄侵華、戊戌變法、義和團反帝運動、 辛亥革命戰爭、抗日戰爭和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五大部分。
" U9 @0 \% {' B3 Q% W2 H            i9 M; H* ?0 G& g* I
反映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,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,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、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,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輝歷程。該館擁有館藏文物10萬多件,進步書刊等資料20多萬冊,是人們學習、瞭解、研究中國革命歷史和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極好課堂之一。
. I  k6 }' ]; q# b2 t          1 S# t$ h. Q) [
北京自然博物館! t& C1 Q- ^9 S6 a1 F
北京自然博物館建於1958年,建築面積10000多平方米。已故著名教授裴文中曾任館長。這是一座以收藏自然標本、進行科學普及教育和從事科研為任務的綜合性大型博物館。' |8 O, y; [  {8 J/ P/ C
       
( ~1 S/ \% c! D4 u3 g3 S館內共設有植物、動物、古動物、古人類四個陳列館。人們來到古動物陳列室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5條巨大的恐龍骨架,以及29個一窩罕見的恐龍蛋化石,讓遊客恍忽回到了6500萬年至2億年前的恐龍世界。現代動物是由古動物進化而來,這裡展示了許多珍禽異獸和魚類、鳥類等化石、標本、模型、圖片等,讓人耳目一新。
+ T6 z+ n) w* \  [! e         
" m! b2 |" ~& N- f7 X4 R9 S植物是動物生存的依託,它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複雜,從低級到高級,從水生至陸生的漫長進化過程。在人類陳列室內,北京人的穴居景觀及人類起源問題,十分吸引遊人。從世界四大類人猿的標本證明,人和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種很原始的古猿。人起源於動物,但又高於其他動物,其根本區別就在於勞動與社會。: W8 P6 p- }6 h+ ]$ {
      ' E$ z, \, b) L
人類的出現,是生物進化中最大質的飛躍,從而成為認識與改造世界的主人。當然保護大自然,維護生態平衡的重任,應由全人類來出色承擔。該館展示了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,知識廣博,景物多彩,趣味濃鬱,十分吸引青少年及教學、科研人員和廣大中外遊客。   g8 g: w1 i' `; H& ^- |
       
) x: f7 C' h# [. f1 j; `北京海洋館2 r$ r4 F$ x$ H' J7 V
北京海洋館是目前世界最大型的、現代化的、先進的海洋生物科普館。它在多方面居於國內外領先地位,整體建築面積最大;佔地面積為最大;總水量最大;同時生物收藏量也最大(海底生物可達到1000餘種,總飼育魚類達到3萬至5萬尾)。北京海洋館首創全館使用人工海水,且人工海水量為當今最大。北京海洋館主體建築造型為一個巨大的“海螺”,色彩以藍色和桔紅色為基本色調,代表了神秘的海洋和海洋生物無窮無盡的生命力。
  W1 k  `% u+ K/ @+ I        4 i* {" x) U* z& C! w" |; V$ C
北京海洋館採有全新的展示理念從淺入深帶領遊人認識海洋。館內共設六大場館:熱帶雨林、觸摸池、海底環遊、鯊魚館、鯨豚灣、海洋劇院 。( y* H0 {; g. Y  ~! r
     
7 {" q6 \# Q7 j0 j% n3 X雨林奇觀濃縮了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。使遊人飽覽飛流直下的瀑布,淙淙流淌的小溪,蟲鳴鳥吟,恍如置身於神秘的亞馬孫原始森林,找到一種回歸自然、返璞歸真的感覺。神秘的塑像,古老的神橋,帶給遊人是更遙遠的幽思。隨著自然地勢的變化起伏,22個大大小小原展示缸,錯落有致地鑲嵌其中,不留絲毫人工斧跡。從海象到如霞似錦的血鸚鵡、錦鯉,令人不寒而慄的食人鯧,通體透明的玻璃貓,雍容的紅龍、銀龍、珍貴的水中國寶 -中華鱘、胭脂魚等等,共展示了100多種雨林及內陸河川的淡水魚類。
! c/ {7 v& l; ^! f3 O1 C! N. ]       
3 G! ~1 z  i# m觸摸池:觸摸池長36米,象徵著屈曲綿延的海岸線。在這裡大多棲息著淺水海域的潮間生物。有軟體動物紅螺、七角螺、馬蹄螺等,有棘皮動物海參、海膽和海星,海龜池?有活潑可愛綠海龜。 遊人可以輕輕地觸摸這些來自大海的朋友,盡情領略來自大海的柔情。
) O- T6 [2 k, M" `( ~6 o+ Q" X) {% e/ k' P       
# U* U8 A" D8 T1 m) v# C/ l海底環遊:走出觸摸池,眼前豁然開朗,超大弧形亞克力膠展示窗為您撩起大海神秘的面紗,海底隧道好像如歌的行板。輕柔平緩地把您帶入靜謐而瑰麗的海洋世界。32個展示缸,展示著地球上最典型性、代表性海域的觀賞魚類,它們給遊人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海的故事。不用走出北京,遊人就可以經歷一次奇妙的環球海底旅行。
5 _! j) ]) @- N3 G# E; ^2 ?        9 _- I, T5 g  |2 i6 l! O9 v
鯊魚館:許多電影或文學作品都習慣於把鯊魚描寫成噬血成性,瘋狂兇殘的動物。那麼,真正的鯊魚是什麼樣子呢?遊人走進鯊魚館,看了就會知道,?面並不充滿陰林恐怖和血腥殘殺,倒是擁有幾分悠然閒適,甚至會在?面找到一點浪漫的情調。   h/ q# j5 y- c' q/ ^9 e
      
: f9 I- V) C: ]5 R- O1 A- c3 f1 j8 u  j4 p鯨豚灣:海洋動物的家。開放式的設計使遊人可以在這些來自海洋深處的朋友面對面的交流,海豚、鯨魚和海獅在這裡愉快地生活、刻苦地訓練,它們和訓練員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。
7 T3 H' B% @2 ^9 d' ?          2 K7 m9 R8 G4 B) N+ _
海洋劇院:最受遊客的喜愛。搖搖晃晃、憨態可鞠的海獅滑稽、幽默 ,逗人喜愛。它們一會兒模倣嘲笑笨拙的海豹,一會兒隨著音樂與人共舞,一會兒又認真地向大家宣傳環境保護……出色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。海豚、鯨魚們身懷絕技,常常令觀眾樂而忘返。歡笑聲聲,掌聲陣陣,臺上臺下形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。
: A9 `6 r: G& b7 Y/ ^) M  V) d+ S北京海洋館所處地理位置優越,北側為動物園長河、東依高梁橋、西靠白石橋、南連西直門立交橋、北接三環聯想橋,四通八達,交通十分便利。4 K9 \3 b1 z  J  X; P1 r! S
        
  E8 v: c7 U" @( Q5 ~2 Z# j北京海洋館可以向遊客提供的服務項目有:9 m1 V1 |$ Q7 o% G5 W( D
海洋生態展示-向遊人展示海洋生物,包括植物、魚類、海洋哺乳類動物等。
! _1 M) ?# t# g0 M2 z2 Q2 Q海洋動物表演-海獅、海豚、偽虎鯨大型海洋動物的精彩表演將給遊客以真實、無比歡快感覺,寓教於樂。7 y7 `& p3 E. P4 p' O
海洋科普知識服務-知識服務,是海洋館最高的服務理念。2 \4 v0 S. [) Y5 z  p
館內設有介紹海洋知識的展牌(文字、圖片)千餘塊和圖像顯示屏。親切、生動有趣的講解,科教片、模型、標本展示,全面而形像地向人們講述著海洋知識。在閒庭信步之中,在歡笑和快樂之餘,人們在海洋館可以感覺到強烈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。- L* k( L5 U  J' B4 ?
        ( W8 ?% H% V" ?+ K
北京天文館! i7 v% R2 P3 a8 U& \
北京天文館:1957年建成,是普及天文知識的場所。館內設有天象廳、展覽廳、講演廳、天文臺和色球臺。
' U# f0 g: f3 w: l   & d; O, f# ^* @3 M. V/ L1 f
天象廳也叫星空放映室,中心裝有一架中國自製的天象儀,可用來模擬自然星空。色球臺內裝有色球望遠鏡,用來觀察太陽色球。/ ?# C6 x6 {. j1 V
      
8 s6 v: _* Z' w, T* g3 W中國歷史博物館
, R: i% p$ D4 W5 \8 E: `該館是蒐集、收藏、保管中國古代、近代歷史文物,舉辦陳列展覽並進行科學研究的機構。佔地八千平方米,收藏有中國歷代珍貴文物資料30多萬件。$ b) U5 b+ V6 U1 M
        ' S% I: |) m4 p' ~* P
《中國通史陳列》是其基本內容,展出文物上萬件。按我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,主要分為原始社會、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大部分。通過大量歷史文物、文獻資料、圖片、模型、實物等,系統、科學地展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,及其光輝燦爛的文化、科技成就。& }7 I9 `* T' v$ }6 j
        1 p5 I5 z- g7 O  C3 ^2 i
同時,這裡還經常舉辦有關專題展覽及學術活動,是人們瞭解、研究中國歷史,以及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。
& h# k2 b9 E2 ^& W& y% X        7 L; Q/ l9 V4 y) `; D: F; y
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
2 ^( p! A9 c1 A2 z% J+ C- q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坐落在海澱區復興路9號,建於1959年。該館是中國第一個綜合性軍事專業博物館,佔地8萬平方米,有10餘個陳列廳、2個陳列廣場。該館收藏軍事歷史文物約12萬件。
9 S  o4 R- l6 m5 |      
# {8 p0 h$ A: v" F# k7 D基本陳列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館、抗日戰爭館、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館、保衛社會主義建設館、抗美援朝館、兵器館等。 ; F/ A$ v' N+ D7 R! p) D+ \
        . k8 w4 F, @; |7 J: L
中國科技館0 v8 u! z  X- x! `4 l& E8 Y
中國科技館位於馬甸橋東、安華僑北的北京市西城區北三環中軸路1號。它是我國國家科技館,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、普及科學知識、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的大型社會科技教育設施。
9 C) B% `$ B- j; x% }       
8 m/ j& |0 d/ ?# S中國科技館佔地面積5.5公頃,總建築面積6.5萬平方米。集展覽、培訓、實驗教育於一體;反映科學原理、應用,以科學性、知識性、趣味性相結合的展覽設計思想進行新型社會教育;鼓勵公眾親自動手進行探索與實踐;不僅傳播科學知識,更加重視科學思想、科學方法與科學精神的普及與培養。
1 _9 S! q  A& B        ; K; }/ |* Z- Y4 q8 N. X* F
中國科技館二期展廳更加重視展示世界科技發展中具有前瞻性、導向性的新內容,以及高新技術、前沿科學的普及。主要包括:航空與航太、能源與交通、材料與機械、資訊技術、生命科學、環境科學以及基研科學等各學科不同領域展品三百餘項,還有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品二百五十餘項。新展廳大量採用影視技術,光電技術、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化展示手段,使人耳目一新。
5 t: n+ u- G1 }1 ]6 N      
' Y2 S" S* d3 A3 h& k中國科技館的穹幕影廳是當今世界幾大影廳之一,它採用70MM的影片,魚眼鏡頭放映機,大型天穹銀幕,六路六體聲環音系統,畫面面積780平方米,以超人眼視角的畫面和逼真的環音效果讓觀眾置身於電影之中。
& f% Z) _  h+ D: Q2 u         : U- W+ Z/ u& h1 B0 g. f6 h5 U8 q7 ]# I
天壇
8 k* s( _* _& I8 @9 W+ `天壇在北京市東南部,崇文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。佔地約270萬平方米,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。今日天安門東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就是當年皇帝祭祖的地方,西側的中山公園是祭祀豐收神即五穀耕地之所。1 I6 |, V0 h& E. S* t6 r* X
         1 F. Z/ e8 n4 e" A3 i; w$ g
在整個北京城,北有地壇祭地,南有天壇祭天,東有日壇祭太陽,西有月壇祭月亮,其中天壇最為光彩奪目、氣宇非凡。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,清乾隆、光緒時曾重修改建。為明、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、祈五穀豐登之場所。; h. O# f; P6 `, v9 t: q
        
" D) L) P0 ~0 h; W& E3 k天壇是圜丘、祈穀兩壇的總稱,有壇?兩重,形成內外壇,壇?南方北圓,象徵天圓地方。主要建築在內壇,圜丘壇在南、祈穀壇在北,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,中間有?相隔。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、皇穹宇等等,祈穀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、皇乾殿、祈年門等。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,這是天壇內最宏偉、最華麗的建築,也是想像中離天最近的地方。祈年殿的上下三層屋頂,均用深蘭色琉璃瓦鋪蓋,象徵天色。
/ o% }" }3 f  m. `8 }1 o# B- i. Y         & ~4 {9 y: z2 X, C0 W
壇面除中心的太極石是圓形外,外圍各圈均為扇面形,數目也是陽數,象徵九重天,天帝的牌位就安放在太極石上,象徵著天帝高居九重天之上。圜丘壇的附屬建築有皇穹宇及回音壁。如果說天安門城樓已成為中國的象徵,那麼,天壇祈年殿就是北京這座不朽名城的象徵。的確,這座無與倫比的建築是智慧和文明的結晶,在通高38米、直徑30米的體積內,容納了如此豐富的學問。0 [, D3 R( m+ e: t
        
! i" O. d6 X/ d8 a同時,她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頂峰,僅憑木榫交結,鬥拱支架,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傑作。天壇另一美妙絕倫之處,是奇妙的回聲。站在圜丘壇的中心叫一聲,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迴響,這聲音仿佛來自地心,又似乎來自天空,所以人們為它取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字:“天心石”。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.9米的圍 牆,你站在一端貼著牆小聲說話,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牆面就能聽得異常清晰,並且還有立體聲效果,這就是“回音壁”。這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。   d2 ~' m- I' `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9 n+ q+ r$ G  F% z; k9 N日壇3 J- d2 ?1 V: V( N! k' U
日壇位於朝陽門外東南,明嘉靖九年(1530年)始建,以白石砌成一導方檯。壇面原為紅色琉璃,象徵太陽,清代改為方磚墁砌。現壇臺早已無存,只有四周的矮?完好無缺。日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太陽大明之神的地點,每年春分日出寅時行祭禮,文武百官相隨而至,浩浩蕩蕩。
; _; {" A- v- z+ J0 S& v. R          8 ]9 J$ b+ u  O) ^. B7 i$ E) \8 A5 q" v
建國後,這裡經過綠化辟為公園,園中有涼亭、噴水池,花木山水,相映成趣。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“金臺夕照”雖已成為傳說,但也能即新景而生懷舊之情。落日餘暉之下,日壇公園以其古?新樹迎接著遠近遊人。 # g4 S( Q/ n1 a1 L2 \+ ~7 Q- A* w
          Y9 C% U+ J4 m/ U" B! y( ]
北海
, [8 k6 {  {2 j4 _北海位於北京西城區故宮西北,是中國現存歷史悠久、規模宏偉的一處古代帝王宮苑。北海及其南面的中海和南海均為皇城內最重要的皇家園林,因位於紫禁城西,當時統稱為西苑。
1 Z7 n9 w7 c$ W( D' @         % A3 u4 [" Y. [! N8 h/ i" ^
北海面積68公頃,其中水面佔39公頃,全園以神話中的“一池三仙山”(太液池、蓬萊、方丈、瀛洲)構思佈局,形式獨特,富有濃厚的幻想意境色彩。有著“仙山瓊閣”的美譽。全園佈局以瓊島為中心,山頂白塔聳立,南面寺院依山勢排列,直達山麓岸邊的牌坊,一橋橫跨,與團城的承光殿氣勢連貫,遙相呼應北面山頂至山麓,亭閣樓榭隱現於幽邃的山石之間,穿插交錯,富於變化。
. ~9 E+ X% V9 k( m; {( F& R         " x6 n6 a( Y. I2 c( G. u
山下為傍水環島而建的半圓形遊廊,東接倚晴樓,西連分涼閣,曲折巧妙而饒有意趣。北海公園的主要景點由三部分組成。南部以團城為主要景區,中部以瓊華島上的永安寺,白塔,悅心殿等為主要景點,北部則以五龍亭,小西天,靜心齋為重點。3 S- _4 V; F9 k4 i
           , g' X5 l6 i" q
瓊華島位於北海公園太液池的南部,島上建築依山勢佈局,高低錯落有致,掩映於蒼松翠柏中,南面以永安寺為主體,並有法殿,正覺殿等。東南面有石橋和岸邊相連,有風景如畫的景山。永安寺白塔始建成於1651年,塔高3509米,塔基為磚石須彌座,座上有三層圓臺,百塔下有“藏井”,團城位於北京公園南門西側,享有:“北京城中之城”之稱。
1 @/ v/ }" a; B         : _. e+ f; x/ {7 g/ [/ D
團城處於故宮、景山、中南海、北海之間,四周風光如畫,蒼松翠柏。碧瓦朱?的建築,構成了北京市內最優美的風景區。承光殿位於城台中央,內有龕一座,供奉著用整塊玉雕琢的白色玉佛像一尊,高1.5米,頭頂及衣服以紅綠寶石佛像面容慈祥,面向潔白無瑕,光澤清潤。
3 f- U+ ]6 ]9 `- K- Y2 s         
6 I2 w# A& w/ c# _& @- d9 ?+ S團城上有金代所植的栝子松,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。是北京最古老的樹林,還有數百年樹齡的白皮松兩棵,探海松一棵,後天帝曾封栝子人參為“遮蔭侯”,白皮人參為“白袍將軍”,探海松為“探海侯”。三樹皆樹色蒼翠,更加襯托團城的幽靜環境。   Q2 ~2 I2 y% B$ n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) e. @7 T3 `( P7 ?4 l  a  I
月壇
/ X/ B$ g& ?7 p; g; V2 Z2 J月壇又名為夕月壇,位於阜成門外南禮士路西側,建於明嘉靖九年(1350年),這裡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月亮夜明之神的地方。
+ b$ q* u$ j# \& U1 z# A4 T1 j         ) u. G9 v, {4 G! u- j
壇臺是由白石砌成的一座方檯,東向,高1.5米,面積為13平方米。壇臺四周圍有矮牆,牆的四面各有一座欞星門, 牆外有神庫、宰牲亭、祭器庫等,鐘樓設在壇北。
  e3 m: {! m& X+ q% v/ K         ) V! k5 F5 Y+ T2 n) b! ?
明清兩代,每年秋分亥時,皇帝率百官到此行祭禮,主祭夜明神,配祀二十八宿、木火土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。現壇臺已不存在,人民政府對所存其他古建築進行了修繕,植樹種花,使這裡成為一處環境優雅的市內公園。 9 I. y4 s/ ^2 ?; N/ E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7 o3 r8 O: @% ?8 n2 K頤和園# g' V8 H8 t& |! [
頤和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部海澱區,距市中心約15公里,原為清代的行宮花園,其名為“頤養太和”之義。園中的長廊、石舫、佛香閣、寶雲閣、大戲樓、十七孔橋、玉帶橋等建築堪稱世界建築文化中的珍品。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有極高的地位。
1 A7 R% o) K/ O# V       
, e. T/ r- j8 l8 _; z7 h/ `全園分萬壽前山、昆明湖、後山後湖三部分。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,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,華麗雄偉,氣勢磅薄。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,約佔全園面積的3/4。湖中有一座南湖島,由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。湖西部有一西堤,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。後山後湖碧水瀠回,古松參天,環境清幽。$ T! j* B4 M) \" e7 H
        
# A7 x( g7 ^4 b% t: z- H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。是慈禧、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。原名勤政殿,光緒時重建,改稱仁壽殿。東向,面闊七間,兩側有南北配殿,前有仁壽門,門外為南北九卿房,所陳的銅龍、銅鳳、銅鼎等,雕制均極精美。6 j- u' ?2 {) O" p! n9 V
       
: Q) @0 S4 B% f$ K: m9 M樂壽堂面臨昆明湖,東面有德和園大戲樓,西接長廊,是慈禧居住的地方,“樂壽堂”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,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。庭院中栽植玉蘭、西府海棠、牡丹等名貴花木,取“玉堂富貴”之意。* D+ O8 o1 b) U+ r: q6 p& `2 _
        
% v7 m5 A( a: P* Z玉瀾堂在昆明湖畔。是光緒皇帝的寢宮。為一組四通八達的穿堂殿。正殿玉瀾堂,有東西兩配殿,東名霞芬室,西稱藉香榭。後簷及兩配殿均砌磚?與外界隔絕,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 歷史遺跡。7 |0 f$ Z- `1 i" C8 D2 k5 H
          ( o2 A" x; V% S. Y
萬壽山,屬燕山餘脈,高58.59米。建築群依山而築,萬壽山前山,以八面三層四重簷的佛香閣為中心,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。從山腳的“雲輝玉宇”牌樓,經排雲門、二宮門、排雲殿、德輝殿、佛香閣,直至山頂的智慧海,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。東側有“轉輪藏”和“萬壽山昆明湖”石碑。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。後山有宏麗的西藏佛教建築和屹立於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。山上還有景福閣、重翠亭、寫秋軒、畫中游等樓臺亭閣,登臨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。. L4 ?- F* ~# i2 a; f, |: M
         
% Q) [! `  [' g$ N$ P, z智慧海在萬壽山巔。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,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。通體用五色琉璃磚瓦裝飾,色彩絢麗,圖案精美,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餘尊琉璃佛更富特色。 ; U5 r6 R" _$ {9 V7 G# E
          , k' m- ?  g9 r: Y  x* K  z
中南海8 }. p) j& _/ R( V* s5 k
中南海位於西長安街北側,故宮西側,是中海、南海的統稱,與北海合稱太液池、金海、西海子。中南海可以說是北京較具歷史意義的皇家園林,遠在宋末、遼金之時已開始營建。
& o5 t# q- }4 r; L1 S! y/ @  b      
7 J- X8 _+ ~2 n- ^明初大修宮殿,擴展中海,廣掘南海,至此,已略具園林規模。以後歷代屢有重建,至清時全園達至完善地步。園內美麗的湖面和殿閣樓臺錯落其間,在建築上具有特殊的風格。1900年,這裡被八國聯軍佔作統帥部,辛亥革命後,曾作為大總統府和大元帥府,民國18年(1929年)辟為公園。現在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所在地,但已有幾處景點對遊人開放。
3 X; e" C5 e8 A        & _: ?' H6 C/ R! z1 `. y
中南海由中海和南海組成,南海的主要建築有新華門、瀛臺等,中海的主要建築有勤政殿、豐澤園、居仁堂、懷仁堂、紫光閣、萬善殿、水雲榭等。中海以荷花取勝,南海以湖水誘人。 # R1 i- e2 t8 [7 I5 D
         0 \8 T0 O* w( B/ B$ E% Y" J
恭王府
' b: w( G; C6 |- S! {9 s: h恭王府位於北京西城區前海西街,是道光皇帝旻寧的第六子恭親王奕訢的府第,也是北京現存最完整的一座王府。+ I1 ]* m; ?# O8 q& O4 _0 o* v
        
  a9 T2 z% X% v( @; ?恭王府佔地廣大,約3萬平方米,建築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。府邸分為東、中、西三路,各由多進四合院組成。其中以西路的錫晉齋(原為慶頤堂)最有名,院宇宏大,廊廡周接,氣派非凡,和坤(清高宗時軍機大臣兼內務大臣)的府邸,倣皇宮內的寧壽宮所建。室內東、中、西三路,有約略的軸線,散置疊石假山,曲廊亭榭,水池花木。湖石假山為全國中心,上有邀月臺,下有石洞,內藏康熙禦書“福”字。此外還有觀魚臺、大戲臺、流杯亭等建築。
! ~% x& L+ P* W       ; i! J. x( x0 E3 W9 d
由於恭王府邸及花園設計富麗堂皇,齋室軒院曲折變幻,風景幽深秀麗,加以昔日有碧水瀠洄並流經園內,因此,一向被傳稱為《紅樓夢》中的榮國府及大觀園。 # V; C" F8 y/ `7 T" F/ X- U
       
5 }. {3 n4 \5 F3 f# Z景山公園
9 ~" M7 M+ p3 Z" _景山公園位於北京古城垣南北中軸線的中心點上,故宮北面,原是元、明、清三代帝王禁苑。" E8 v/ q% s1 _% ^
           
7 ]0 o% u8 n7 [3 c景山主要建築有三座園門,即景山門、山左思門、山右?門;祭祀孔子的綺望樓;五座峰亭,自東向西依次為觀妙亭、周賞亭、萬春亭、富覽亭、輯芳亭。
5 M& q# A- t! |     
: a( F( U* U9 `景山北麓的壽皇殿有大殿、配殿、神廚、神庫、井亭等,係清乾隆十四年(1749年)倣太廟而建,是供奉皇室祖先遺像的處所;壽皇殿東有永思殿和觀德殿,是清代皇帝、皇后停靈的地方。目前壽皇殿已辟為北京市少年宮,觀德殿辟為少年宮圖書館。
/ |% X7 g, E6 x4 H# A% o2 c          
4 x9 ~0 D& m- T) ^  F/ W) m景山東麓原有一棵歪脖槐樹,相傳是明崇禎皇帝因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時自縊身死之處,可惜古槐已不存在,現在原處又移了一棵外形相似的槐樹,並掛有說明牌,介紹這一史實。
$ @. p2 O4 C: O- d/ u, w  n        
7 S) s, `# I% ?5 h% I7 w  ~香山公園
' T) r- T5 q7 R1 u香山公園位於北京西北郊西山東麓,東南距市中心28公里。最高點為香爐峰,海拔557米,俗稱“鬼見愁”。山頂有巨石兩塊,叫乳峰石。其形酷似“香爐”,周圍又常有雲霧瀰漫,如裊裊升空的香煙,香山由此得名。4 K4 l2 i6 K6 o) M. R+ D; p& S
          & [' Y" X& N+ E/ J' P/ K$ d: y, ?) Y
香山景色秀麗,名勝遍佈,風光旖旎,極富自然野趣。秋來黃櫨換裝,漫山紅遍,如火如荼,此即“香山紅葉”,是燕京八景之一。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,每當冬雪初晴,一片銀?素裹,分外妖嬈,舊燕京八景之一的“西山晴雪”就指這裡。
! Y( T2 `, ?. _1 e       
$ ~6 G0 \. Q, ]  S0 R香山寺,在香山公園內蟾蜍峰北。金大定二十六年(1186年)建,金世宗賜名大永安寺,為香山諸寺之首,“靜宜園”二十八景之一。後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燬,僅存石階,石坊柱、石屏等遺跡,唯有寺內的“聽法松”依然屹立。5 b" q' D; R" d% w, E# l! e
        
+ @+ ~. ?9 ^2 A/ p: G% r6 N香爐峰,俗稱鬼見愁。在香山公園西部。此峰高峻陡削,攀登不易,在峰頂可飽覽香山全景。近年已建有纜車索道,牽引登山。. S3 ?% B) U, q; ]
        
8 n& o* C- `% }  d3 K, r' x雙清別墅在香山公園內香山寺下。這裡原有兩股清泉,相傳金章宗時稱夢感泉。清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題刻“雙清”二字。1917年熊希齡在此修建別墅,並以此為名。別墅淡雅幽靜,山水樹石順其自然。清泉大聚一池,池邊有亭,亭後有屋,屋旁有竹,竹影扶疏,秀麗非凡。在此春日賞花,酷夏避暑,秋觀紅葉,寒冬踏雪,四季景色綺麗,稱為香山“園中園”。1 A! b( _+ R2 _8 S$ P' ]% j
      
5 s$ M  j/ @( J* V9 k眼鏡湖,在香山公園北門內。兩泓平靜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橋相聯,形似眼鏡,故此得名。湖的北側山石疊嶂,峰巒崛起。一洞之上,流泉直下,恰似珠簾垂掛的水簾洞。山花芳草在溝壑石縫和小溪池水旁爭奇鬥傃,古柏蒼松、老槐垂柳交匯成一片清蔭。
$ R2 q" \8 {' T+ V- t; C          1 @8 {! b3 q7 l/ h# M9 n
見心齋在香山公園北門內西側,毗鄰眼鏡湖。建於明嘉靖年間,幾經修葺,是座頗具江南風味的庭院。院中心是一平圓形水池,清洌的泉水從石雕的龍口中注入,夏來新荷婷立,金魚嬉戲。池東、南、北三面回廊環抱,內有一小亭伸入池中。池西有軒榭三間,即見心齋。齋後山石嶙峋,松柏交翠。整個庭院清靜幽雅,使人留連忘返。當年乾隆帝曾在此讀書和賜宴臣僚。 6 ^7 b& L8 I1 [$ z9 _; k3 a
      
9 K9 v4 p' \5 Y/ M' r8 _中山公園1 y) \9 o* X8 Y4 j6 X8 I1 ?% |
中山公園位於天安門西側,原是遼代興國寺,明永樂十九年(1421年),此遺跡改建為社稷壇,成為皇帝祭祀土地神、五穀神的處所。1914年辟為中央公園,後因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曾在園內祭殿?停放,於是1928年改名為中山公園。7 {% d; ]2 s$ H
       5 F  y6 {4 \- q+ s4 V$ [( N. `: v; _
公園面積24萬平方米,南部東西寬345.5米,北部東西寬375.1米,南北長470.3米。園內有中山堂、社稷壇、音樂堂、習禮亭、蘭亭碑亭、唐花塢和307間長廊建築。現在的中山堂原為皇帝祭壇時的祭殿,建於明代初期,因孫中山先生靈柩停放於此,遂改稱中山堂。2 {+ P! H& E; W% r9 X& c4 ^
           % b% {# q' c' O5 U, m7 d$ y
社稷壇的壇上覆五色土(中黃、東青、南紅、西白、北黑),表示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的意思。蘭亭碑原為圓明園40景之一,圓明園被毀後,於1917年移於此,在亭中8根石柱上分別刻有歷代書法家摹定王羲之《蘭亭序》、柳公權《蘭亭詩》的書跡,十分珍貴。
8 L% R' V- C  z$ L        * g8 i! x5 {6 B/ h# T3 J8 |
中山公園以古柏著稱。園內的四周有上千棵樹齡達數百年的古柏,南門內的7棵,據傳是遼、金時人古剎的遺物。 & E$ D3 G! V& n
         + n/ X, }# N- N% \: A& \
勞動人民文化宮
( y& H! w3 R/ ~! h9 l勞動人民文化宮位於天安門東側,原址是太廟,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(1420年),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改建。這裡是明、清兩代皇帝祭禮祖宗的地方。每逢有登基、大婚、攝政、凱旋等大典和年節時,皇帝到這裡來祭祀祖先。
4 ~, R) _% }1 V0 P' t% x+ r        
% o$ ?% F9 Z$ J9 O9 [) ]2 L太廟整個建築中心是3座雄偉的宮殿。再往南有1條玉帶河,河上有5座小巧玲瓏的金水橋。 3 h7 ?5 m( n) V
         
( F- y, I- o* ?' O* T6 \圓明園遺址公園
2 |! G8 a" h' W圓明園位於北京市西郊,海澱區東部。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禦苑,佔地約5200畝,平面佈局呈倒置的品字形,圓明園由圓明、長春、綺春三園組成,總面積達350公頃。
/ d9 ?4 A  j$ l3 ^          + l. T; i- @. @4 I& H# J
它的陸上建築面積和故宮一樣大,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。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,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,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,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。
/ h" r  t  P  g1 I6 d) m1 q( O        
! Y5 V/ c3 I, \' T9 w8 ]" @圓明園的南部為朝廷區,是皇帝處理公務之所。其餘地區則分佈著40個景區,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倣外地的名園勝景,如杭州西湖十景,不僅模倣建築,連名字也照搬過來。更有趣的是,圓明園中還建有西式園林景區。最有名的“觀水法”,是一座西洋噴泉,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西洋樓等,都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。在湖水中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,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?之外的“水城風光”。/ {5 l( b3 {$ W" B0 l/ M7 X! v
       
' J. W/ c# x- S9 f" R) F) t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,?面藏有名人字畫、秘府典籍、鐘鼎寶器、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,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。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,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。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“萬園之園”。
0 i! Q& k+ W- s; _) N* Y; v         ; `5 `) Z3 b( _) u& X1 a
的確,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,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“世界園林之王”了。遺憾的是,1860年英法聯軍和1900年八國聯軍兩次洗劫圓明園,園中的建築被燒燬,文物被劫掠,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,只剩斷垣殘壁,供人憑吊。
% u2 g$ d6 @0 S; ~7 p        , W: \  Q8 E8 P0 \
櫻桃溝
1 `. {  F" ^: \9 x; l7 `4 k, Z櫻桃溝在小西山壽安山西麓,有一條1500米的山谷,叫做櫻桃內,這裡兩山夾峙,一溪中流,谷中怪石蹲伏,崖上雜樹橫斜。溝中過去曾盛產櫻桃,現在已經無存。金代在溝口建過看花臺,溝東建五華道觀,元代在溝東重修臥佛寺,鑄銅臥佛。1 Z0 Z. `7 ]& G( y
          5 P7 z8 ~; @! U7 s
1949年後,在溝內建小水庫,栽種櫻桃、丁香、牡丹和芍藥。溝內氣候溫潤,夏季清涼,水庫邊種了一叢水杉,這是被譽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,非常罕見,在這裡生長良好,枝幹筆直。
9 C& F0 t* n" v2 n0 N       
2 r9 r: f( q8 B2 Z, W: R循溪上行,聽到淅瀝水聲,一股清泉從岩石中流出,北岩上刻有“水源頭”和“志在山水”字樣,西側有白鹿洞。附近還有飛泉亭、金鴿臺、瘋僧洞及廣泉寺、隆教寺等古廟遺址。櫻桃溝遠離鬧市,富自然野趣。 + e- d2 j7 K5 n" C+ \! F; Y
           ( a1 W8 I& b5 F* _; f, y. X
雁棲糊
- a; l# r# Q$ G6 |2 Q' m/ `8 J: g雁棲糊位於北京市懷柔縣境內的燕山腳下,距北京城60千米。雁棲湖水面寬闊。站在望湖亭觀賞,視野開闊。北望群山綿亙,重戀疊嶂;西見長城、敵樓歷歷在目;南眺平原,廣裘深遠,無際無垠……。' w" |: H( r3 s1 Y
           5 h% F! [& T& l$ [! U7 t
樂園內設有電瓶大客輪、敞篷機動遊覽船、豪華型機動遊覽船和機動龍舟;還備有動物造型腳踏船、手划船和供遊人自己駕駛的微型小艇、水陸兩用氣墊船和碰碰船。還有水上高空滑梯、人造沙灘、天然游泳場等設施供遊客戲水健身;湖畔、崖壁、綠蔭處供人們閒情垂釣。 ) [2 O7 u" }1 j1 f1 d
       , ^/ W! V% K+ p6 z
古崖居遺址) _/ |( J$ |$ v0 F$ H7 Q0 R
古崖居遺址在延慶城西15千米、張山營鄉東門營村北幽靜的峽穀中,東連松山自然保護區,南臨官廳水庫,是具有觀賞登攀、尋古探奇的旅遊勝地。& I% t$ P  A8 w3 h
      
& Z* M3 N( h7 T該崖居分為前、中、後三部分,開鑿在沙礫花崗岩壁上,洞口毗鄰,錯落有致,呈自然村落狀,共計117洞。
2 ~+ H0 X$ B9 s' J( W4 T    
0 ]) t: m! I2 b這些懸掛有在近10萬平方米陡峭岩壁上的洞穴。有單間,有兩套間,也有三套間;有的上下相通,有的左右相連,宛如層樓居室;還有的一洞多門,四通八達。洞內鑿有石燈臺、石灶臺、石槽、石炕等,佈局合理;排煙道、氣孔、戶樞、門框痕跡,歷歷在目。 % z3 w7 Q& p' u4 v" w
     
7 \" y5 Z: k( K# O1 J京都第一瀑
, r6 T* {4 B( {4 B5 F# U京都第一瀑在密雲石城鄉境內,由雲蒙山泉水匯聚成“天池”,水溢落下而成,在85度坡度石壁上,落差62.5米,下有深潭,上有天池。
9 _) s$ v& K- {8 o- _" @' A% `1 u     
4 F1 H* Z' T3 G瀑布寬闊,噴珠濺玉,水霧升騰,聲震山谷,往上登崖,有母子潭、姊妹譚、六潭連珠、通天塔等景觀,還有很多奇峰怪石,由此前廳100米,就有杏花峪、七星池、飛來舟、清涼澗、金蟾戲龜、精靈穀等十多景。
' k% O+ f2 F; g1 r1 k2 h4 }# @     
" I1 b# N5 b# {7 C+ h/ V在山南不遠的黑龍潭,有三瀑十八潭,風光奇特。其中水門關、頭潭、懸潭、沉潭、通天瀑、三疊潭(珍珠串)、白龍泉、龍劈石都令人駐足。這裡在密雲縣城西北25千米處,離北京市區90多千米。
5 s" d. F6 E) v& }$ J, ~4 U2 m        2 B, C+ f  B, L% S. H: Y5 s; v
龍慶峽
# |# P4 D  j& W0 X3 o2 |- t- B5 ]3 j龍慶峽兩旁峭壁峙立,倒影水中,水動山搖,景色宜人,人稱之為“小灕江”、“小三峽”。水庫原名古城水庫,因延慶縣古名龍慶州,故改名龍慶峽。: Q5 f: V+ s8 r' @( s3 p8 {  E
  
9 W7 f, c7 A4 U從河口外,有兩條路可登上大壩,一條是沿河口山坡開鑿的傍山棧道,長150多米,308多級,中途有望景亭,既可觀景,又能小憩。另一條是左側近300米的人工隧道,下麵和公路相連,上坡直通壩頂。
8 t! p8 ^( ~5 h  R8 f! j     , P* z/ Z2 _( q* T* D) b' U
站在壩頂四望,南面層巒疊嶂,八達嶺長城屹立山巔;山下媯水如帶,山村中炊煙裊裊,嵐氣霧靄飄浮;回身北看,庫內青峰四合,一水中流,碧藍如鏡。下壩登舟,頗感山勢壓頂,水面寬闊,徐徐前行,每轉一彎,景色驟變,河道忽寬忽窄,寬處有50多米,窄處不足10米,仰望青天一線,山峰側映,美麗如畫。沿途有自然景觀30多處。   [9 P; S2 \% @4 @7 c/ B5 K$ u& E3 A
        ! }" H5 _$ ?) i' p* x
百花山
% A6 ]2 `- v; v% R5 W百花山在門頭溝區和房山區交接處,古代叫百花坨,離齊家莊靈山腳下15千米。山高1991米,山上樹木繁茂,四季有花,山桃、山杏、杜鵑、山櫻桃、野芍藥和丁香等,百花爭傃,鳥語花香。
* ~- d  q1 q! ]( A; J0 s: F     
, U0 h* L. F! N3 e% Z山上共有植物550多種,珍禽異獸30多鐘,在山上可以觀雲海、看日出。夏季雨霧冬季雪,四季都有美景。山上原有古廟叫瑞雲觀。
& b) [8 |" x) O* \" b: B8 V       + u9 D$ B" l0 }; x
百花山峰自古便是北京地區名山,山上有寺廟6座,久有朝山拜神的歷史。百花山距北京一百公里,是目前北京可乘汽車登頂的最高峰,特別是山頂已有餐廳、旅館等服務設備,山頂氣溫比山下低4-5℃,遊人可登山望景,其樂無窮。 5 {  O$ Z/ Y2 v* l7 O2 S
     
1 j" j- ]3 `! e. M, K& B3 c三峪風景區
: F' n4 Q+ w/ M$ C* I2 G三峪自然風景區地處密雲縣城西15千米處,有牛盆峪、石塘峪、白道峪,山水相連,農舍相間,既有奇石秀水的自然風光,又有明代長城。5 k5 Z3 h+ n- r. Q: S3 O0 K
    
7 r9 G0 i9 t4 C2 X# r7 \  ?春踏青、夏游水、秋賞百畝柿子園,三季有花,四季有景。牛盆峪植被覆蓋率達90%,為原始次生林。山潤流清泉,山崖瀑布,山脊走長城是其特色。/ y+ a! @' _0 [$ y4 e  v
   
7 m# a# }, J1 ~3 y景點有萬隻鴿子洞、群猩峰、萬丈崖、雙潭瀑、神龜守潭、石船懸空,還有“自然空調”的地穴,三伏天?也清爽宜人。
' ]8 ]2 p4 A) X$ o      8 J8 i( |5 e, }" z5 l& i
十渡風景區
* @$ h0 \; R  c$ n& Q十渡風景區位於房山區境內的拒馬河中上遊,距京城100公里,面積有213平方千米,遊覽長度5萬餘米。十渡是華北地區唯一以岩溶峰林、河谷地貌為特色的自然風景區,山奇水秀,眾譽“北方小桂林”,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。
; h$ [0 O& |6 C- T# v    , C- d. l: `" a1 k
十渡山水,四季如畫,處處是景。初春百花爭傃,香溢河谷;盛夏群峰疊翠碧水如雲;深秋柿墜枝頭,紅葉似錦;寒冬冰河如鏡,峰嶺坡銀,似一幅潑墨山水畫卷,一派絕妙的北國風光。8 D/ |3 V# x/ }  f" c7 M! k
        4 f/ V, n1 W* E8 Q. \
十渡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有:南方大峽谷、穆壟寨、青江溝、孤山寨、萬景山溝、平西抗日烈士陵園、仙龍島等。主要水上娛樂場所有:一渡水上娛樂場、六渡碧波園、十渡橡膠壩水上娛樂場、十渡游泳場、塔山仙池水上娛樂場等。
. y# q& }$ a" ]" E+ b! V        % ?  K: o. d: |5 E1 I0 }8 r1 k
京東大峽谷5 L) r% X% p; S7 X! Y3 o
京東大峽谷位於金海湖西北15公里的山東莊鎮魚子山村北,景區面積6平方公里,5個龍潭貫穿整個景區。大峽谷崖高穀窄,數十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,十分壯觀。" Q, C  p9 S1 ^
      
# G5 P  J8 K. A$ A$ y5 I2 J9 B東側龍門湖,壩高30米,水深30餘米,水上備有摩托艇,一至三潭有懸空棧道250餘米,四潭懸空鐵索橋跨度約50米。五潭33米高瀑布更是蔚為壯觀。停車場外側還有記述巾幗英豪、一代女傑風采的肖太后祠。
! z% I7 j( }/ e& p( {! ^3 n1 T       - d7 x; l. O# O0 K! w3 s+ m  _
白龍潭風景區
  v+ `- ]0 r7 o, I5 q0 H( Y, G白龍潭風景區位於北京密雲縣城東北25公里,有一處崇山環繞中的古老名勝,叫白龍潭。這裡屬於燕山餘脈,群山中有一條一萬多米長的峽穀,名叫龍潭溝。! w% V. f; _" i5 ~
       3 E# C& a) K, x/ e& T* o. g
兩側都是高低錯落的山巒,山上林木蔥鬱,有泉有溪,當水流匯聚至山谷窄處,驟然下瀉,形成落差30多米的瀑布,飛簾濺玉。天長日久,下面的岩石衝成一口巨盆般的石潭,叫上潭;潭滿水溢,又將下面的岩石出一個石窩,稱做二潭;最下麵的叫下潭。水大時,三潭飛瀑,蔚為奇觀。
9 w6 h6 K+ @7 _- b( N        
  s+ W9 _, B* o+ z1 j1 e2 [0 @潭的北側山坡上,建有五龍祠(也叫五穀祠),祠前有清乾隆、嘉慶題寫的詩碑,兩碑之間有一座石牌坊,牌坊的匾額為“石鱗水府”四個大字。還有一副對聯:“一川冰雪飛,五月衣裳冷”,說明這裡的氣溫比山外低得多。在潭的西北側數十米,有一座龍泉寺,建於明朝,寺內建築尚完整,為四合院式,殿內佛像。現已無存。現在寺內還保存幾塊碑刻,有明嘉靖、清乾隆以及李鴻間、袁世凱等題寫的石碑。
* ]) ?: i: p0 e3 h: ~        
% T8 {0 ?/ k6 b8 g# Q. N6 ?8 i雲蒙山自然風景區
# L5 ?- w6 T% R- }) l) y; B/ @4 s, V雲蒙山自然風景區位於密雲水庫西岸。公園面積2208萬平方米,主峰高1414米,森林茂密,植被覆蓋率達91%,其中有2670萬平方米天然森林,有松、柏等上百種林木,林木叢中時有羚羊、鹿出沒,鳥在林海歌唱。
" Q3 h/ q9 m# a+ @      6 b3 b; M3 t5 n( A3 d! \0 t2 p
雲蒙山森林公園以雲、林取勝,石峰鬥奇,潭瀑爭秀,專家稱之為“黃山縮影”。雲蒙山為典型的山地氣候,夏季平均氣溫20-24℃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,高層有參天的落葉松,依山有遍野的映山紅、野百合。
8 }. _& F  `' @     
- Q2 n. j6 C4 i5 p. i) o' O2 s: F若想過把“野共癮”,您可自採一些,生吃蘸醬有苦菜、羊媽葉、山菠菜,吃花有黃花、山菊花…讓您不但一飽眼福,還能一飽口福呢。但最美的還是坐在樹蔭?聽鳥鳴,野雞子、石雞子、鵜鴣鳥、喜鵲、山麻雀…幾十種鳥、幾十種叫聲,如聽百鳥音樂會,實在是一種享受。
0 B# N- A: _- N  y( G& |         2 W, m; c  \5 Y/ M
孔廟
$ c" R& r% U+ g# E4 |. }8 E) x  Q北京的孔廟位於安定門內,係元、明、清三代祭祀孔子之處。孔廟建於元大德六年(1302年),明清兩代重修,清光緒三十年(1904年)升祭孔子為大祀,擴建正殿。孔廟大門前有琉璃影壁和下馬碑,碑的正背兩面均鐫刻“官員人等至此下馬”,用包括滿漢在內的6種文字定成。大門稱欞星門,又稱先師門,為元代風格,鬥拱體積較大。0 i+ h7 `  C# v( M+ t! X5 p/ X: a
        4 }3 P. A4 _; T
孔廟大門內兩側原放真品石鼓10枚,上有10篇石刻的詩文,為西元前八世紀周宣王時代的遺物,號稱中國最早的石鼓文(金石文)。唐代末年在陜西出土,元皇慶元年(1312年)才移放在大成門內。1933年增遷往南京。現已運回存放故宮保管。大成門內現存的石鼓是清乾隆年間仿製的。門內東面有碑亭、省牲亭、井亭、西面有碑亭、致齋所,兩仙並有明、清兩代進士題名碑198方。
" }( G9 }/ ~1 t3 n' l* f4 u8 ^        9 \4 S1 Q& b! E0 s
孔廟與國子監之間,以持敬門相通。門之正北面即正殿-大成殿,供奉聖先師孔子的牌位,為元、明、清三代皇帝祭孔的殿堂,面寬16.4米,進深約5米。其東西兩側的配殿,是祭祀孔子72位弟子的地方。殿後的崇聖祠原是祭祀孔子祖先的地方,現是北京市博物館駐地。
: V* ]/ y$ t( g' R2 t        & D' `  t% g6 f, X5 {
國子監9 `' p) r1 R' W
在北京,有個封建時代皇帝講學的地方,這城建築精美,水池環繞,構成“辟雍泮水”境界。這裡不僅培養了不少民族首領子弟,而且還接待高麗、暹羅、俄羅斯、日本派來的留學生,這個地方叫國子監。
. R$ t- m! q# D: W      
2 R; h% ]3 Q$ e5 Z$ c2 j* Y國子監位於北京安定門內東側,是元、明、清、三代的最高學府,現為首都圖書館所在地,建於元大德十年(1306年),按“左廟右學”的傳統建築規制建在孔廟右邊。
4 }, S% e4 v, B/ _+ J$ h3 I      
# d) S5 v: y( o1 Y1 L國子監正門內有兩座井亭,亭的北面是太學門(又稱集賢門,門內有一座高大的琉璃牌坊,東西配有鐘鼓亭。太學門東側有190座包括“禦制告成”在內的石碑,上刻十三經全文。此石碑係清雍正年間江蘇金壇貢生蔣衡用12年時間,一人手書,於乾隆五十九年(1794年)刻成,又稱“乾隆石經”,共63萬多字,字體蒼勁工整。此為中國僅有一的部最完整的十三經刻石。
# o5 e6 }( G8 M+ m; T   
7 I. T3 {' D2 O- h- E8 O! u辟雍殿又稱壁雍殿,是國子監建築的中心,建於乾隆四十九年(1784年),是皇帝來國子監講學的地方。清康熙以後,第一位皇帝即位,都要來這裡講學。辟雍殿北面是彝倫堂,為元代崇文閣舊址,本是藏書的地方,明永樂年間重建,用於上課的講堂。堂的東西兩面為典簿廳、繩愆廳,西面為典籍廳,南面為博士廳。
1 h: j! u$ l8 [      ) J# R- }! g4 C6 X2 n# [( r
正陽門
1 G" m$ @0 Y( q前門、箭樓曾是老北京的象徵。正陽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七年,原名麗正門。因其位於紫禁城的正前方,又有“前門”之稱。5 r8 K4 ?9 z. f7 U& P
         ! M# W( w' R0 `" `9 t
正陽門是老北京“京師九門”之一。它集正陽門城樓、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甕城為一體,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禦性建築體系。/ F+ V/ t4 u: A* L, H
     
* V" y3 l; o- w1 |8 @據地方誌上記載:當時的城樓、箭樓規模宏麗,形制高大;甕城氣勢雄渾,為老北京城垣建築的代表之作。五百年來,正陽門飽經滄桑,幾毀幾修,現僅存城樓和箭樓,是目前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。城樓上有北京民俗民覽館。 * s9 v! T. S& a! r
      
! R& {; y3 N/ [8 Y$ C; P4 d盧溝橋
* _! c4 M( \' W* b盧溝橋亦作蘆溝橋。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的豐台區永定河上,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。因永定河舊稱盧溝河,橋亦以盧溝命名。盧溝橋早在六七百年前就名揚海外。# s4 P" O# k. F+ b: k+ h
        " M  n% n3 X4 _# V: L- u# A
盧溝橋全長266.5米,寬705米,下分十一個涵孔。10座橋墩建在9米多厚的鵝卵石與黃沙的堆積層上,堅實無比。橋墩平面呈船形,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。每個尖端安裝著一根銳角朝外的三角鐵柱,邊長約26釐米,用以保護橋墩,抵禦洪水和冰塊對橋身的撞擊,人們把三角鐵柱稱為“斬龍劍”。
/ k( V9 g: c% K% C" j9 P        
8 `) m1 {! C+ g! T在橋墩、拱券等關鍵部位,以及石與石之間,都用銀錠鎖連接,以互相拉聯固牢。這些建築結構都是科學的傑出創造。橋身全部由白石建成,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一百四十根,柱頭刻著蓮花座,座下為荷葉墩。望柱中間嵌有279塊欄板,欄板內側與橋面外側均雕有寶瓶、雲紋等圖案。每根望柱上有歷代雕刻的石獅,神態各異,栩栩如生。由於橋上石獅多得叫人難以數清楚,因而北京地區流傳著一句歇後語:“盧溝橋上的石獅子-數不清”。$ h1 }+ p8 X% p4 V8 X
         8 i! e8 o9 k/ U$ C
1984年,經文物工作者核查,查清橋上的石獅多達489頭。橋的兩端各有華表4根,高約4.65米,同橋渾然為一體,既壯觀又優美。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皇帝題寫的“盧溝曉月”漢白玉碑,為燕京八景之一。抗戰時期,震驚中外的“盧溝橋事變”在此地爆發,蘆溝橋更為著名。  Z; V( b( M( h+ y0 |
      
8 o4 _1 q- Y6 z現在的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。城內北側建有“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”。城東側辟為“抗日戰爭烈士陵園”。城樓上有“七七事變紀念館”和“中國紀古橋陳列館”。1971年,北京市又興建了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的“盧溝新橋”,以保護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。 & D4 m4 g2 z# w9 H) z+ I5 {5 x
       
. H( Y0 c7 d- n/ X$ Q$ n' h明十三陵
4 a  a: ]! C, ~) B十三陵是明代帝王的陵地位於北京西北郊昌平縣境內,距城區約50千米。明代自朱棣(年號永樂)至朱由檢(崇禎)共14個皇帝,他們的陵墓除朱祁玨(景泰)的一座在北京西郊的金山外,其餘13座均在北京西北郊的黃土山(即天壽山)下,後來就統稱為“明十三陵”。) i: c, \( q9 ~3 L" ~
     ' b* ^& l1 |7 F' @& E+ C# G
陵區佔地40平方千米。陵區的第一座建築的石牌坊,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大最早的石牌坊。過石牌坊是大宮門,它是陵區的正門,門前堅立著“官員人等至此下馬”碑。再往前走,便是神道了。神道長750米,兩側置石人石獸18對36個。我國古代陵墓前放置石人石獸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代以前就已經有了,主要是裝飾墳墓,象徵生前的儀衛。
4 K) T8 U* m: r* p# f" j# x       
! `; i' C5 Z0 c1 w+ H9 K1 w7 R9 t目前,十三陵中可供參觀的只有長陵和定陵。長陵是朱棣及其皇后的陵墓,佔地為10萬平方米,呈長方形,有三進院落。第一進院落,從陵門到恩門。第二進院落從恩門至內紅門,最重要的建築是恩殿。第三進院落從內紅門至明樓,院內前部有二柱牌坊,依次為石五供、明樓和寶城。, `2 M# l* ?/ i8 N1 Q/ r
       
: @1 V8 @( s; _, y長陵大殿即恩殿,是中國同類型的四大殿之一。這四大殿分別是北京故宮的太和殿,山東曲阜孔廟的大成殿,泰山腳下岱廟的天貺殿和長陵的恩殿。 恩殿佔地1956.44平方米,比太和殿還要大。該殿有60根柱子,每根都是由獨木製成。在太和殿內有72根柱子,但遠沒有恩殿?的柱子珍貴,因為前者是松木,而後者都是金絲楠木。恩殿?的金絲楠木柱未加任何保護,卻歷經485年而完好無損。
: m/ o! ?" R9 {. ]        / |3 ^" A. d4 T8 ~% |
定陵位於大峪山下,埋葬著明代第十三帝朱翊鈞(年號萬曆)和他和兩年皇后(孝端、孝靖)。定陵的修建,從明萬曆十二年起到萬曆十八年(1584-1590年)止。工程共耗費白銀800餘萬兩,相當於萬曆初年兩年的全國田賦收入,約合當時1000萬農民一年的口糧。定陵地宮開掘於1956年,1959年正式建成定陵博物館。4 c3 ]9 W9 \1 J) y) M
      
& {3 Z4 D& d! P地宮在地下27米,由前、中、後和左右5個廳組成,構築面積1195平方米。其中左右配殿相對稱的兩個殿,全部用石頭起券,殿高7.1米,寬6米,長為26米,各自中間有一個用漢白玉壘起的棺床,長17.4米,寬3.7米,高0.4米,棺床平面用金磚平鋪,中央有一長方形孔穴,內填黃土,稱為“金井”。
- p* R% v. g9 A2 U, ]9 v      ) B/ e6 k6 L+ J) S7 V! v5 J
兩配殿有甬道與中殿相通。進入中殿,殿內有3個漢白玉石座,座前各一副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雲龍大瓷缸。缸中原盛香油,油上的小銅瓢和燈芯有銅管相通,即“長明燈”。打開地宮時,燈未長明,油表面數釐米已凝因。後殿是地下宮殿最大的一個殿,是地宮的主要部分,高9.5米,長30.1米,寬9.1米。地面鋪的是磨光的花斑石。棺床正中央放置著朱翊鈞的棺槨。孝端、孝靖兩皇后的棺槨,分別置於朱翊棺槨的左、右兩側。三具棺槨的周圍,放著玉料、梅瓶及裝滿殉葬品的紅漆木箱。從地宮中出土了3000餘件文物,其中的金冠、鳳冠,為絕世珍品。   F% a$ G) A/ E
       
  m# E0 m0 m$ O古觀象臺# x/ A/ J# D1 Z( V* ^
古觀象臺位於東城區建國門內,是世界聞名的天文古跡之一,為元代天文學家王恂、郭守敬奉命修建,原名司天臺。明正統七年(1442年)改建為觀星臺,清代稱觀象臺。3 `3 V4 F6 c5 k
      
/ ~( t( l5 F/ d5 L1 _( m! ?3 z% b; W古觀象臺是一座磚砌的高臺建築。臺上陳列著大型銅制的天文儀器,台下有以紫微殿、晷影堂為主的附屬建築群。因明清兩代天文觀測都以此為中心,故又稱“明清觀象臺”。
: z4 O. R- }. W. s  ^       9 o1 _' R+ \* _0 y1 [8 k$ E
原有明代天文儀器已移置於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和南京博物院。此臺現存儀器有璣衡撫辰儀、象限儀、天體儀、黃道經緯儀、地平經儀、地平經緯儀、紀限儀、赤道經緯儀等8件,均為清初製造。1956年這裡辟為“北京古代天文儀器陳列館”,隸屬於北京天文館。 ! l- N+ q8 V( f, F/ Z' i% G
      
( K1 g; U8 h1 z) g1 ]7 n% S; C鐘樓、鼓樓+ x: o8 r1 v. Y1 |  q
鐘樓與鼓樓位於北京地安門大街北端,故宮正北方。鼓樓在南,鐘樓在北,相距100多米,是元、明、清三代擊鼓鳴鐘報時的地方。
$ l  v& ^1 g5 _* [  t: M         
) f  R  H0 x% X  {- L& \鼓樓建於元至元九年(1272年),初名齊正樓。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重建。現存的建築,是清嘉慶五年(1800年)再次重修的。  u, X. [) G6 `
      
; r" N( k$ r6 K3 }  \鐘樓原為元代萬寧寺中心閣,明永樂十八年改建為鐘樓。樓內原懸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鑄的大鐵鐘,高約4.2米,直徑2.4米,體厚0.17米,重約25噸,但因其聲音不夠洪亮,被後鑄的銅鐘替換下來,將其放置於?外,1983年又移置於北京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內保存。現懸的銅鐘通高5.4米,直徑3.4米,體厚0.27米,重約24噸,鐘體全部由響銅鑄造,撞擊時,聲音純厚綿長,圓潤洪亮,京城內外方圓數千米均可聽到。 & e8 V, b, F, n! @/ y  R1 J8 L* G
       
5 }# g; G3 Z- F' F" M天安門廣場, w$ c3 y5 R7 z3 H
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的天安門,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(1417年)。原名承天門,以示皇帝“承天啟運,受命於天”。清順治八年(1651年)重建後,改稱天安門,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、理應萬世至尊的意旨;又寓有“外安內和,長治久安”的含義。它造型典雅,是我國傳統建築藝術的代表作。
# L* I1 N+ G5 q+ r" q8 H       h, k. s+ |* I- ], t& w; w
天安門的主體建築分為上下兩層。上層是重簷歇山式,黃琉璃瓦頂的巍峨城樓,東西面闊九楹,南北進深五間,取“九五”之數,象徵皇帝的尊嚴城臺的總面積達4800平方米,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長達百級供上下城樓用的梯道,俗稱馬道。還有5個拱形門洞,中間的門洞最大,高8.82米,寬5.25米,唯有皇帝可以進出。
: O* b" g) c& z3 [         8 r4 h% B/ u- X% I8 f$ h  {
城樓前有外金水河,河上飛架7座漢白玉雕欄石橋,中間一座最寬闊的稱“禦路橋”。專為皇帝而設。5座內金水橋除有類似嚴格的等級規定外,還表示“萬方來朝”之意。金水河兩岸有兩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及兩座連同須彌座高為9.57米的華表。
3 b: y( S% }6 e6 A7 V6 R       / P2 {( q& d6 a! s1 ]
石獅係明代永樂年間原物,距今已有500多年。石獅後面兩邊設有紅色觀禮臺,臺前東西各築花壇,遊人們常在這裡駐足觀景。華表上滿刻著盤龍與雲朵,巨柱頂端加上了雲板、承露盤並蹲坐著石獸,此獸有注視皇帝出入之意,因而人們把前華表上兩隻背北面南的石獸叫做“望君歸”;把後華表上兩隻背南面北的石獸稱“望君出”。
3 }+ T/ d6 z+ X/ c* |! F% h) b, @' F    5 p+ n" m2 P  U, p3 E
天安門在明、清兩朝是皇帝頒發詔令之地。1949年,天安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開國大典的主會場,也是國徽圖案的重要組成部分,天安門已成為人們喜愛的觀瞻勝地。
  J  q% [. X: X) f  l2 C  s  }      
, R( F! M7 U6 y+ ?, w' j2 c北京大觀園0 n5 s0 x& h9 n% @* ]
北京大觀園是一座新建的古典模擬園林,全園佔地12.5萬平方米,全景區有12處,一共是40個景點,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。
+ ?0 d. Q$ P! B6 Z6 _* u) s/ y      
; u+ o% L9 w* I5 U“大觀園”是中國古典文學巨著《紅樓夢》中重要人物活動的重要地點,小說中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多發生於此。園林專家稱之為“名著園”,紅學家稱之為“紅樓夢外又一夢”。% \1 ^6 W' s' i* t
      
8 {' _3 |* d3 h( x2 f北京大觀園的建築及景點有:大觀園正門、曲徑通幽處、沁芳亭、怡紅院、瀟湘館、秋爽齋、滴翠亭、稻香村、暖香塢、藕香榭、蘆雪庭、紅香圃、綴錦樓、蘅蕪院、省親別墅牌坊、顧恩思義殿、凸碧山莊、攏翠庵等。上述景點,每一處在《紅樓夢》中都有描述。6 T# t; W! L% [. ~2 P5 z$ T
     / o* Y3 u* V1 h8 G1 U
北京大觀園在每年的春節期間,舉辦“大觀園迎春會”,演示“元妃省親”的隆重儀式。大觀園?設有紅樓餐廳,其中菜肴,按《紅樓夢》書中要求精心烹製,獨樹一幟。
: T5 G- z7 m, z7 z7 {* g       
# x+ A  A: m+ |; ~+ ~5 }' J0 @1 b. @- }( N雍和宮
3 H* X+ Q4 P  E9 \% s雍和宮位於市區東北角,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、賜予四子雍親王,稱雍親王府。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,改稱雍和宮。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,成了“龍潛福地”,所以殿宇為黃瓦紅?,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。可以說,雍和宮是全國“規格”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。3 Q: G. y- T3 u2 Z* U) H
        ; W  U2 A8 p& v2 ]
雍和宮由牌坊和天王殿、雍和宮大殿大雄寶殿)、永佑殿、法輪殿、萬福閣等五進宏偉大殿組成,另外還有東西配殿、“四學殿”(講經殿、密宗殿、數學殿、藥師殿)。整個建築佈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。5 ^/ z# t7 v- b1 l) {- l! x, ^
      
% E8 D# ?/ N3 Y而殿宇則依次升高。形成“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”的格局,巍峨壯觀,具有漢、滿、蒙、藏民族的特色。佇立雍和宮的南院,可見一座巨大影壁、三座高大碑樓和一對石獅。過牌樓,有方磚砌成的綠蔭甬道,俗名輦道。往北便是雍和宮大門昭泰門,門內兩側是鐘鼓樓,外部回廊,富麗莊嚴,別處罕見。鼓樓旁,有1口重8噸的昔日熬臘八粥的大銅鍋,十分引人注目。往北,有八角碑亭。$ m8 @: P1 e  B" {9 a; m
       , h, d) u* g' ]5 _3 r  X) w
站在八角碑亭旁,便見懸掛著乾隆帝題匾“雍和門”的天王殿。殿前的青銅獅子,造型生動。殿內正中金漆雕龍寶座上,坐著笑容可掬、坦胸露腹的彌勒佛。出天王殿,院中依次有銅鼎、禦碑亭、銅須彌山、嘛呢桿和主殿雍和宮。主殿原名為銀安殿,是當初雍親王接見文武官員的場所,改建喇嘛廟後,相當於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。1 t6 y# M5 ?. u5 [. }. O
      
% E& P9 m5 o6 k2 u出大雄寶殿,便是永佑殿,建築結構同天王殿,為單簷歇山式,“明五暗十”構造,即外面看是5間房子,實際上是兩個5間合併在一起改建而成的。殿內正中蓮花寶座上,是3尊高2.35米的佛像,係檀木雕制,中為無量壽佛(即阿彌陀佛),左為藥師佛,右為獅吼佛。出永佑殿,便到法輪殿。左右兩側為班禪樓和戒臺樓。法輪殿平面呈十字形,殿頂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樓,有5座銅質餾金寶塔,為藏族傳統建築形式。
7 D5 a9 q6 c8 j& k" M& R5 h          2 c3 p5 P; \) e; [$ ~( ]
出法輪殿,便是高25米,飛簷三重的萬福閣。其兩旁是永康閣和延綏閣。兩座樓閣有飛廊連接,崢嶸崔嵬,宛如仙宮樓闕,具有遼金時代的建築風格。萬福閣內巍然矗立一尊邁達拉佛(彌勒佛),高18米,地下埋入8米。佛身寬8米,是由六世達賴喇嘛進貢的、用一整棵名貴的白檀香木雕刻成的。據說乾隆帝為雕刻大佛,用銀達8萬餘兩。這尊大佛也是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。還有一個木雕三絕在萬佛閣前東配殿照佛樓內,名金絲楠木佛龕,採用透雕手法,共有99條雲龍,條條栩栩如生。
, e. |2 U+ z+ A; U* N8 E: A        
4 \- x+ g3 c3 ^7 Q大鐘寺; Y* D% c* k# V0 r, k) g
大鐘寺建於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,原名覺生寺。乾隆八年(1743年)將巨大的華嚴鐘移藏於此,故俗稱大鐘寺。該寺殿宇完整,其因有巨型銅鐘而揚名中外。大鐘造於明永樂年間,鐘體飾鑄華嚴經,故又有“華嚴鐘”和“永樂大鐘”之稱。
- W; k% s4 U& b! j        8 u& @. G9 c4 A7 c7 _) j! B3 |
鐘體高6.75米,由鐘身和蒲牢(鐘紐)兩部分組成。鐘口直第3.3米,內徑2.9米,底邊厚度200毫米,重46.5噸。鐘口鑄有《金剛經》,鐘內鑄有《華嚴經》,鐘外鑄滿諸神菩薩名稱及其佛教經咒,用漢文和梵文書成,共計230184個字,全部楷書字體,書法飽滿秀麗,據傳出自明代著名書法家沈度之手。
9 C8 |4 H) Y1 y8 N, l( w     + T* R" F0 S( ^; l0 {$ h
巨鐘懸掛殿內樑上,此是古代運用堆土造山法,及採用先安鐘,後建殿的施工措施而實現的。此外大鐘的鑄造技術也是極為卓越。其是採用古典的泥範法無模式鑄造,即以地坑造型,表面陶範的泥型法,外型分塊合範成功的,鑄造時四周設置有多座溶爐,同時溶煉銅等金屬,輪番澆鑄,一次性成型。鑄成後無縫線殘缺,連鐘內外的23萬多字也精美絕倫,可見當時高超的冶煉技術。
3 N) x0 d9 V$ E9 U; ]* D      . R0 {. u, y5 B0 k
此外該鐘的聲學成就也是非凡。經中科院聲學所測定,其具有音色好、衰減慢,傳播遠三大特點,是世界上最動聽的鐘聲。古代家歷春節,要撞鐘108響。現在,每年的春節初一至初三,每天早、午、晚擊鐘三次,以吸引無數遊人前來聆聽這一優美吉祥的古韻鐘聲。北京古鐘博物館設於該寺內,收展有各式古鐘600多口。其中有原始社會末期的陶鐘,少量宋元時期的古鐘,多數為明清時代的銅、鐵鐘。同時還展出幾口英、法、俄等國製造的古鐘。 ; m% Q" [9 j$ S
        1 |2 o: a% {9 l% v
五塔寺
# m4 B+ I/ O2 D( E9 O7 s五塔寺位於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的長河北岸。寺內寶塔是根據明永樂年間(1403-1424年)印度僧人班迪達帶來的“佛陀迦耶塔”(釋迦得道處伽耶山寺所建的紀念塔)圖樣建造。
( ^9 V7 F; L# z. k9 ^    
4 p% g6 l) K, m2 @五塔寺建成於明成化九年(1473年),初名直覺寺,後改名大正覺寺。稱作五塔寺,是因寺中有金剛寶座塔而得名。金剛寶座塔在造型上屬於印度形式,但在結構上,明顯地表現了中國特有的建築風格,成為中國建築與外來文化互相結合的創造性傑作。
; b( P7 Y$ c% b9 D: N: {4 _) ?. [     
1 }( V% E* U& o, t+ z, M1 x0 E白雲觀  S& a/ J/ x9 H/ T* T/ ~% g) f/ z
白雲觀位於宣武區廣安門外濱河路,是全直派的著名道觀,也是北京現存規模最大的道觀建築,創建於唐開元二十七年(739年),現存的寺觀,為清代重建。
9 m# I% J/ N( b( L       
' w' l7 N2 ]8 x1 w白雲觀主要的殿堂分佈在中軸線上,依次為牌樓、山門、靈官殿、玉皇殿、老律堂(七真殿)、邱祖殿、四禦殿、戒臺與雲集山房等,大大小小共50多座殿堂,佔地約2萬平方米。
; u. t9 e7 K1 x6 m& j         
. J9 a2 k1 m' c9 e5 }0 a0 z! z) }它吸取南北宮觀、園林特點建成,殿宇宏麗,景色幽雅,殿內全用道教圖案裝飾。其中四禦為二層建築,上層名三清閣,內藏明正統年間刊刻的《道藏》一部。邱祖殿為主要殿堂,內有邱處機的泥塑像,塑像下埋葬邱的遺骨。此觀在清朝改建時細部裝飾彩畫仍用道教圖案,如靈芝、仙鶴、八卦、八仙等。觀內保存有大量碑刻,如重修碑記、捐產碑記、畝產碑記、香火碑記等,記述觀址建築變遷。這裡現為中國道教協會會址。+ C; }$ H( Y1 D/ M0 L1 y1 s
          o5 k. K- U% \* K9 B% p. b
戒臺寺
2 _) _$ j5 P7 {8 E' `( R戒臺寺位於北京西郊馬鞍山上,在潭枯寺東南8千米處。寺內有中國寺院?最大的戒臺,與杭州昭慶寺、泉州開元寺中的戒臺,並稱中國三大戒臺。
) j, v6 h; k3 q) B9 D  x       
9 y# c: O$ \1 ~" N3 V3 z4 ?' H戒臺寺始建於唐武德五年(622年),名慧聚。遼鹹雍年間(1065年-1074年)法均和尚(普賢大師)在此建成壇。明正統十三年(1448年)改名萬壽寺。清康熙、乾隆時期重修,仍沿用明代的寺名。
" X3 ]- L: d* ?% d: _- I0 }' J     " R/ [" C% M3 n2 O5 ?
潭柘以泉勝,戒臺以松名”。活動松、自在松、臥龍松、九龍松和抱塔松合稱戒臺五松,遠近聞名。寺內還陳列了明代鑄造的巨大銅香爐、銅福鼎和銅鐘等珍貴文物。
1 F7 K3 S: W6 [; t# V5 i& X   
" a1 N/ x3 V. k' x! V  m法源寺
$ T0 ]8 J1 F  V$ C. Z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衚同的南端,是北京市內歷史最悠久的古剎。唐貞觀十九年(645年)太宗詔令立寺,武後萬歲通天元年(696年)建成,賜名憫忠寺。
* E( h2 r" z$ [4 D$ n( X    
6 P0 W' h' a% z5 |8 @, M相傳唐太宗為紀念出征陣亡將士而建;安史之亂時改名順天寺,明正統二年(1437年)寺僧相瑢進行修葺,改名崇福寺,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始用今名。
$ q# I, ^  ~# m' d0 z! [  Y       9 m; ^% C. D+ }' d1 q- L
1958年國家曾對該寺進行維修,中國佛學院在此成立,這裡也是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,還增建了一座玄奘紀念堂,內藏玄奘法師的頭骨和著述等。此寺現是佛教活動的主要場所。( P3 }8 H4 m* L" j6 S
      
% v  T: l1 S; Q- u* Z$ C碧雲寺+ o5 N3 L' ]* M) F: e! d- R
碧雲寺位於香山東麓,創建於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,當時叫碧雲庵。明正德十一年(1516年)改庵為寺。清乾隆十三年(1748年)興建羅漢堂、金剛寶座塔和行宮,但仍採用明代建築模式,保存至今。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後,其靈柩曾經集放於此。
9 P  Y% D: \/ ?) }2 a$ Q    
! w0 ?! P4 i& T4 M9 j8 `碧雲寺坐西朝南,依山勢層層升高,從山門至寺頂共六層大院,古松參天,古柏蔽日。山門石橋前一對明代石獅在這裡守候了700多年,經歷了幾度滄桑,迎接中外遊客前來瞻仰這座巍峨的古代建築。山門後依次為金剛力士殿、天王殿、大殿、羅漢堂、孫中山紀念堂和塔院。
4 [; m# p" h0 x. Y6 M      
- p) b8 P, r" k6 ]該寺六進院落,層層殿閣依山就勢築起,規模崇閎,是西山風景區中首屈一指的名剎。碧雲寺相傳為元代耶律楚材的後裔阿勒彌“舍宅開山”而建,時在西元十四世紀中葉,原名碧山庵,後改今名。至十六世紀明代正德年間(1506-1521),禦馬太監於經,看中此地景色優美“風水好”,便在寺後修建“生壙”,作為死後的葬身之地。不久,於經在嘉靖初年下獄死去,其願成為泡影。3 |. d+ V! j: T4 q4 s
         : _; N! f5 R  E. F2 j0 H
明天啟三年(1623),太監魏忠賢就於經墓壙進行擴建,也想死後葬此。但於崇禎元年(1628),魏獲罪自縊,葬此之願亦付流水。清代乾隆時期,此處大興土木,增建了“羅漢堂”、“水泉院”及金剛寶座塔等,成為一座宏偉完整的寺院。新中國成立後,對寺院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,1954年又在此設立了孫中山紀念堂,使之面貌一新,大放光彩。 , `) Y7 a4 F$ T& b/ _/ S7 o% g
       + b/ z* w2 @. Y2 ~
法海寺
5 a! j, l& c+ C法海寺坐落在石景山模式口翠微山南麓。明正統四年(1439年)創建,五年建成。弘治十七年(1504年)重修,寺內最為珍貴的是殿堂牆壁上,大量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壁畫。
5 ?- B+ ]4 H  O. e7 a0 v5 g: C     
7 ^6 \6 ~% H% E/ Y' j; Q! g2 J壁畫分佈在殿內?壁上,共有9鋪,佛龕背壁的3鋪,畫的是水月觀音,文殊、普賢菩薩。水月觀音面目端莊慈祥,身披輕紗,花紋精細,似飄若動。東西?上,畫的是傳說故事中的天帝、帝後、天王、信女、力士和童子等,共有35個人物,高的近2米,低的只有50釐米,並有祥雲、花卉、動物等襯托。
& X: F/ [/ M' J         - o  ]: w. b+ x8 K; Q: ]
殿北兩鋪,為“禮佛護法圖”,有30多個人物,刻畫生動,肌肉服飾都富有質感。這些壁畫是明朝宮廷畫士和民間畫士精心繪製的,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,至今雖已500多年,仍色彩鮮明。1988年1月,法海寺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 . Q; }3 N0 b! N7 O6 O! `( z# z
        & G, V% v+ Y/ s( v+ E! K5 k/ [! K' c
妙應寺白塔8 P4 h: y+ m: Q7 I' P( ?# w5 \# K
妙應寺白塔在阜成門內大街路北。該寺建於元至元八年(西元1271年),初名大聖壽萬安寺,至正二十八年(1368年)曾遭火焚,於宣德八年(1433年)再建,改稱妙應寺。
& ^9 y- X8 V' \! I8 F$ @- t   
+ T- l2 M7 a9 k3 B: s, R( l7 [" F8 F因寺內有通體塗以白堊的塔,俗稱白塔寺。現寺內的建築大都為清代所建,僅白塔在火焚中倖免,為元代遺物,至今已700餘年。
+ B8 r- G# Z. b$ Y' O     * k" ^, U. x  q: n
東四清真寺  ]4 X6 [& I! v4 E" U
東四清真寺又名法明寺,在東四南大街,元至正六年(1356年)建成,明正統十二年(1447年)重修,並在1920年改建。寺坐西朝東,大門3間,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,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特點。主要組成供禮拜用的大殿、南北講堂、水房和圖書館。+ g: t+ A9 `: }+ p
      3 `2 n+ U3 N; d8 x( Z1 [
大殿金碧輝煌,雕梁畫棟,3座拱門刻有《古蘭經》經文,殿內可容納500多人同時做禮拜。殿後的窯殿為無梁的穹窿頂結構,抬頭仰望,高深幽遠,玄奧神秘。東四清真寺現在是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駐地,也是穆斯林做禮拜的所在。 ( h" J/ C  m$ \: z/ k) b
          
2 _4 V: G3 m- k8 D0 A宣武門天主堂
8 Y2 t$ \( z) |& f4 Q+ n7 m6 ?宣武門天主堂坐落在宣武門內,是北京的第一座教堂,為明萬曆年間,天主教耶穌會教士利瑪竇獲准在北京傳教時所建。
# n8 ^1 {3 b) G# k   
9 h: S6 C+ X6 p- z清順治七年(1650年),當時任欽天監的德國人湯若望在教學舊址重建,因位置在北京城南,所以俗稱南堂,清代北京耶穌會人士的活動中心。此堂現為中國天主教會使用。
& J- p' u, v: g" d$ _       
! w, b! P% \; Q; n1 f+ Z毛澤東紀念堂
, X8 e  _2 H, z% `毛澤東紀念堂位於市中心的天安門廣場南端,於1977年9月9日落成,是一座莊嚴雄偉,具有我國民族風格的紀念性建築。紀念堂是一座正方形大廈,建築面積為2萬多平方米, 高33.6米,坐南朝北,外觀為兩層。
  `" L0 [3 \- g# `1 ?    
) g3 w% Q. @$ C: P6 q5 ~/ V9 Y7 {正門上方鑲嵌著“毛主席紀念堂”漢白玉金字匾額。棗紅色花崗石砌成的高大基座上,四周環以44根黃色花崗石八角形廊柱。重簷平頂的簷口上貼以金色琉璃瓦。大門南北兩側各有兩組8米多高的群雕,分別展示中國人民在毛主席領導下的革命歷程。紀念堂現有10個廳室對外開放。& a3 d; D: y2 e" n/ a1 ^4 P
     ; `5 [& R+ B3 k  L+ `
進入紀念堂正門的北大廳是舉行紀念活動的地方, 大廳中央是3.45米高的漢白玉雕刻的毛澤東坐像,面含微笑,端莊安詳。坐像背後的牆上,懸掛著一幅大型絨繡-“祖國大地”。整個大廳可容納700多人。紀念堂的核心部分是瞻仰廳。大廳正中的水晶館內,安放著毛主席的遺體,身著灰色中山裝,覆蓋著鮮紅色的黨旗。水晶棺的棺床是用黑色花崗石製成的,周圍鮮花爛漫。大廳正面的白色大理石?壁上鑲嵌著17個鎏金大字“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”。
6 g. e0 B& ^' Q     
( Z5 k) [  ~8 u9 u5 i  u1 I東西各廳是毛澤東、劉少奇、周恩來、朱德等先輩的革命業績紀念室。紀念室內展出了大批文物、文獻、書信和圖片。南大廳為出口大廳,白色的大理石?面上,鐫刻著毛澤東手書的《滿江紅·和郭沫若》詞。 . U6 ^' G  ?9 q
       t" o0 V0 \: ?/ w/ A
魯迅故居
' u1 Q' ]! D9 q+ @魯迅故居在阜成門口西三5條21號。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,魯迅先生住在這座三開間小四合院?。1979年這裡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7 n: m& y5 {8 n) a$ q+ Q* a
     # a9 b0 J2 \4 Q+ h
1956年在故居東側建魯迅博物館,館藏魯迅文稿、詩稿和譯稿1100多頁,書信1100多封,以及24年完整的日記。藏書有一萬三千多冊,還有上千件其他遺物
* A, H( g; g3 ~  f0 Z    # T9 {4 o# `4 F' N
茅盾故居. d6 z6 D' D; j( K. h
茅盾在這裡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6年。陳列室?展出了茅盾從童年到逝世各個時期照片近200幅,手稿、書籍、文獻資料、珍貴遺物等400多件。: p) P1 g  W: r0 P3 o! [& o. h
       
' L3 Z6 i  j  \# v  \; ^郭沫若故居% W$ ]3 f) L( D8 N# }% X
郭沫若故居在什剎海西岸前海西街18號,是一處幽靜的四合院。郭沫若1963年11月遷到這裡,一直到1978年6月逝世,在這裡度過15個寒暑。故居展出了《郭沫若生平事跡》,分為7個部分,即:少年時代、五四前後、北伐至南昌起義、旅日十年、在抗戰洪波中,迎接新中國和新華頌。
) S9 _5 W+ k& @. k: e5 L      
: W' r9 f$ q4 o# n+ {. G6 L宋慶齡故居
- P8 M- t3 K- S6 h* K( c: w$ T, u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故居在什剎海後海北船46號,這裡原是清末醇親王載灃的攝政王府,末代皇帝溥儀就出生在此處。
* ?2 |* `6 r, f$ K! y     
. N) Z& Z& d# O$ |: x到1949年,此園已荒蕪,後來人民政府收購並作了整修,1962年,增建一棟樓房,作為宋慶齡的住宅,她從1963年遷入,在此居住了18年。宋慶齡逝世後,國務院將此處列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並對外開放。 9 a; K9 m/ C! a$ i7 @4 E7 J8 J- p
     3 V  U6 F/ M$ M- _4 y" L% I1 I5 M
梅蘭芳紀念館. U( n& M$ C" H- c6 @5 \
梅蘭芳紀念館位於北京城區護國寺街9號,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。1986年故居建館開放。梅蘭芳是中國現代戲曲藝術大師,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。1 [/ V- C5 A1 A3 c! |( m4 k$ ^% k/ V
        
$ @! [% I- d( v7 Z" x院內花木扶疏,清幽典雅。1951-1961年,他在這裡度過了生命的最後10年。陳列展覽室以大量珍貴的照片、實物、圖表、文字、介紹梅蘭芳的藝術生涯。
5 T* k& ?- p$ V  |% I! k' h4 S% u$ Z     
' T5 B1 X7 @7 N: j老舍故居1 i" M' S9 [" i; m
故居為北京典型的四合院。老舍(1899-1966年),北京人,現代著名小說家、戲劇家。老舍從1950年遷居於此直至逝世,在這裡度過了16年。
+ m0 O" I6 T8 E. [9 \' o. R3 V     
; ~/ N$ j4 [; c, J# ]老舍在故居先後創作了話劇《龍須溝》、《春華秋實》、《茶館》等,著作頗豐,被譽為“人民藝術家”。 ( a7 a  ^- Y- w% h7 i. M
       - ?. [; b. z6 G# z8 D9 Y) ^: J
曹雪芹紀念館
: U" P* Y0 Z5 l- p曹雪芹紀念館設在北京西郊香山正白旗39號。這裡一處農村住宅,北距臥佛寺一千米。館內陳列分為5個部分。# o5 X0 }3 `6 I8 }# [8 ?( i, H- _
      . w6 k8 M& u  F5 }4 Q
第一部分;居室。第二部分:書房。第三部分:立體模型。第四部分;題壁詩原跡殘片和書箱。第五部分:反映風俗的實物。過去有些廣闊文章曾提到曹雪芹住在西郊香山,還有的講曹雪芹故居在香山黃葉村,但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舊址。 8 o6 T$ `( }$ h/ _2 I. R
       ' t4 c0 |7 q& P; Q2 n+ B
徐悲鴻紀念館
  ^: J: D3 i* H$ x徐悲鴻紀念館在新街口北大街53號,1982年建成開放,建築面積達2700平方米。徐悲鴻是我國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,1895年出生於江蘇宜興一個畫師的家庭,早年留學歐洲,1953年病逝於北京。
$ Z2 y4 A  I4 @9 _2 g3 n& E       
, D( R: U2 a5 O% ?3 a* V生前為我國美術教育事業作出過傑出的貢獻。紀念館共有7個展廳,分別展出了徐悲鴻的中國畫、油畫、素描、水粉畫等遺作和遺物。
& D5 [; R9 H6 i5 c6 f1 z     ; {% r  C- A7 S5 O) w: n9 [1 x
故宮# O) \' \8 H/ Q. p4 ~) K3 d6 ]6 g3 h
故宮舊稱紫禁城。是明清兩代皇宮,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。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“世界文化遺產”。0 y) @* Y# ?* ~& `; I8 t
      
4 c6 V( V' @1 G7 ]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,屋宇9999間半,建築面積15.5萬平方米。為一長方形城池,四角矗立、風格綺麗的角樓, 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,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。建築氣勢雄偉、豪華壯麗,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。
0 g+ I9 L# ]6 i: z+ w         * a$ Y4 ^' o( Q7 k# P2 i: G
故宮有四個大門,正門名為午門。俗稱五鳳樓。其平面為凹形,中有重樓,重簷為廡殿頂,兩翼各有重簷樓閣四座。明廊相連,宏偉壯麗。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。東門名東華門,西門名西華門,北門名神武門。1 G3 s6 B. t) ^/ P1 G
        2 p# J% u5 ?+ x8 Y1 M
故宮宮殿的建築佈局有外朝、內廷之分。內廷與外朝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。外朝乙太和、中和、保和三大殿為中心,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、舉行盛典的地方。內廷以乾清宮、交泰殿、坤寧宮為中心,是封建帝王與後妃居住之所。此外還有文華殿、武英殿、禦花園等。
5 L6 P4 y- Y% b% T. p( O       
1 }2 U% M/ k( `- t2 _/ J- t8 b太和殿俗稱金鑾殿,在故宮的中心部位,是故宮三大殿之一。建在高約5米高的漢白玉臺基上。臺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稱為望柱,柱頭雕以雲龍雲鳳圖案,前後各有三座石階,中間石階雕有蟠龍,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“禦路”。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,上掛“正大光明”匾,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 -金漆雕龍寶座。太和殿紅?黃瓦、朱楹金扉,在陽光下金碧輝煌,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,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。6 J3 I2 Q; j8 r4 \. X) E- X6 A
       - ]3 s1 z& _) q9 n
中和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,位於太和殿後。平面呈方形,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,正中有鎏金寶頂。形體壯麗,建築精巧。
, k, B1 n9 b' J7 Z      4 a# l" J" Q% B6 [1 e
保和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,在中和殿後。平面長方形,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。建築裝修與彩繪十分精細絢麗。
% i" C; X' _9 A7 j3 ]7 _+ D' L      
: q$ T0 h" r. Y6 k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。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。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,但仍在此批閱奏報,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。$ A3 H& l! f# L
         + A* R- _, K+ d9 _, Z7 _
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,含天地交合、安康美滿之意。其建於明代,清嘉慶三年(西元1798年)重修,是座四角攢尖,鍍金寶頂,龍鳳紋飾的方形殿。明、清時,該殿是皇后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。清代皇后去祭先蠶壇前,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。
8 a4 y, q+ L8 |# R3 g* r2 c     
. |* S& k- V* v" v# n8 \坤寧宮在故宮“內庭”最後面。明時為皇后住所。清代改為祭神場所。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,康熙、同治、光緒三帝,均在此舉行婚禮。 2 [1 O3 R) X6 q- H+ c1 P; d
      6 @9 B+ x2 I# v0 Q2 }
周口店; B0 L) @/ r8 r
周口店在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縣的中部,距市區約48公里。西北群山環抱,東南沃野千里,周口河蜿蜒向南流淌。龍骨山岩洞位於周口店西邊的龍骨山北坡。它是所有洞穴中規模最大的一個。全洞東西長約140米,南北寬度不等,東頭最寬處達40米,西頭最窄處只有2米多。
# O: j' j$ W1 `( y        4 Q, f1 q0 ^0 B- G5 z9 {
1929年12月,我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周口店龍骨山的石灰岩洞穴中,發現了距今約六十九萬年前生活在這裡的“北京直立人”的第一個頭蓋骨化石。1933年在龍骨山的山頂洞內,又發現了距今一萬八千年前生活在這一帶的“新人”的化石,這種“新人”是蒙古人種的祖先,被學術界稱為“山頂洞人”。1953年在這裡建立了陳列室,1972年建起了新的陳列室,連同遺址一起開放,成為我國第一個古人類化石博物館。
7 [0 K" {, k5 o       
5 U# l/ {- D2 {- R$ C( }, ^) k% x司馬臺長城
& ~$ d2 P0 d; S/ }3 V& f+ Y* N司馬臺長城是我國唯一一段沒加修飾,保留明朝原貌的古建築遺址。爬長城之前,須先越過一個大湖。湖的西側,有一個溫泉,嚴冬季節泉水周圍也長滿青草,猶如春天。泉水溫度常年在37攝氏度,只見熱氣騰騰,群魚漫遊。湖的另一側,山泉卻是冰涼徹骨。當地人稱此湖為鴛鴦湖,它是由相距數十米一個冷泉和一個溫泉相匯而成的。" h# O* H" C& O! ]1 E
      
& v9 h! W; k  u  z( H! B司馬臺長城位於密雲東北部的古北口境內,全長19千米,東段驚險奇特,集萬?長城的各種特點為一身,就拿城 牆來說,此段有單面牆、雙面牆、梯形石牆;拿敵樓的樣式來說,有兩層、三層、扁形、圓形、拐角形、兩眼、三眼、四眼、六眼、二十四眼;而頂部樣式,許多是司馬臺長城獨有的。1 B- c5 o1 G0 K+ t# _. u+ N9 o) {
         1 q! o. b. s/ a7 m. e+ Q9 M
司馬臺長城東段最奇妙的還在於“險”,長城似巨龍蟠伏於絕崖峭壁之上,橫亙東西,千米之內,密佈有14座敵樓。特別是在陡立的山峰一側,聳起一架天梯,天梯傾斜度為85度,下臨懸崖,寬僅容腳,幾近直立,且無扶手,長約百米,寬僅一磚,左右兩側皆是九百米的深淵,此處只能四肢爬行而過,令人膽寒!  I7 Y! W( S1 h9 E8 d+ k
         ' |8 b9 J5 j) }
過天梯之後,再爬過天橋,便能登上兩個最有特色的樓子。一個是“仙女樓”,傳說是由一個羚羊變成的,因蓮花仙女居住過而得名,它形體修長、長年在白雲中若隱若現,恰似不願出門的少女,漢白玉拱門上刻有並蒂蓮花浮雕,為萬?長城所僅有。第二個樓叫“望京樓”,海拔986米,是北京文物的最高點,站在此樓手可接天,遠山近水,盡收眼底。
: G  _0 q) E. R) T      
# [* t1 N. V# ~9 c% N慕田峪長城
' z3 l; {, |1 i: e$ y2 r慕田峪長城在景觀上與八達嶺長城有著很多不同的特色。慕田峪一帶,長城內外都遍植樹木,夏、秋季節,灰色的長城,如同一條遊龍,穿行在綠樹叢中,雖不及八達嶺長城雄壯,但卻顯得優美。- l4 ?% Z( u. g2 t2 M6 v& F
     
: z0 n& d' H: e9 c  [# o$ X- U這一帶長城建築美觀堅固,保存完好。慕田峪關城海拔486米,但城牆多築於山脊上,而且多選擇 牆外山勢陡峭、牆內比較平緩的地段進行修築,目的在於依山憑險,以利固守。慕田峪長城從山腳到城?,約千餘磴石階,路途較長,體力弱者可乘索道上山。 ( C  f1 W. b: o6 J5 O
    
7 d* n5 q% v+ E. B1 N$ x八達嶺長城
6 R8 L+ D+ H4 {8 c4 R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北部延慶縣境內,這一帶山巒起伏,多險峰峻嶺,離北京市區70多千米。關城建於明弘治十八年(西元1505年),東面城門上的匾額為“居庸外鎮”,西南城門上為“北門鎖鑰”,城內面積僅有5000多平方米。這裡的長城有兩處高峰,一般稱為北高峰和南高峰,最高點海拔約1000米。
2 G9 g/ u( H9 }6 @9 L$ I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0 P9 Z' M$ H% T- K
城牆的基部全部用花崗岩條石築成,每塊重達半噸以上,牆上部砌大城磚,當中填碎石、土塊,頂部鋪方磚。城牆高8.5米(平均高度為7.8米), 下寬為6.5米,上寬是5.7米,可以五馬並行。城上兩旁有矮牆,名叫宇牆,外側的牆又叫堞牆, 高1.7米,上面有垛口,是巡邏放哨瞭望用的。垛口下麵為射擊孔,是射箭用的。內側宇牆,高1米。
( u& c0 ~+ y" L2 `/ O2 Z7 \- q2 ~$ [          
8 n; O: Y( q  |& A$ t在城牆內則,每隔一段距離有券門,門內有石階可以登城。城上每隔300-500米,就有一處城臺。城臺有兩種類型,一種是雙層城堡式的,叫敵樓,上層可以瞭望、射擊,下層可以住人、休息或存放武器。另一種叫做戰臺或?臺,是巡邏放哨或攻戰用的。長城全線內外的高處或交通要道高山頂上,設置有許多零散的墩臺或碉堡,其中有的作為煙墩,又叫烽火臺,如發現敵情,白天燃煙,夜間舉火,遠處的墩臺發現煙火,也立即點燃煙火,逐個相傳,能較快地傳到指揮機關。這是古代通訊聯絡方式之一。' y$ Y' E- J# K& |0 M+ Y% J" N8 G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 t* u/ K. \3 B4 F2 ^
長城已有兩千多年曆史,早在春秋戰國時期,各諸候國為了互相防禦,都在各自邊境修築城牆,這就是最早的長城。到西元前221年,秦始皇統一中國,為了防禦北方匈媽貴族的入侵,下令以秦、趙、燕北方的長城為基礎,大規模地增建修築了一道新的長城。秦以後各朝各代都對長城進行過修建和增建。現存長城,大部分是明朝修建的。有人曾經對長城作過粗略計算,如果把長城的磚石用來修築一條一米寬,五米高的牆,那麼可環繞地球一週。中國的萬里長城不愧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防禦城牆。
收藏收藏 贊贊(0)
把本文推薦給朋友或其他網站上,每次被點擊增加您在本站積分︰1宣傳
桃妖视频站,海量在线视频任你播
累計簽到:14 天
連續簽到:1 天
沙发
發表於 2016-12-8 23:33:08 | 只看該作者
VIP精品區,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,輕松賺金幣
加入VIP,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,超級棒
偶像^^小生一直都在關注你的原創!小生對你之仰慕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!

回復樓主 親!! 下午好,中午養足了精神嗎?讓我們一起渡過下午茶時間,WK有您更精彩!

 分享同時學會感恩,一句感謝的話語,就是最大的支持!  歡迎交流討論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册

本版積分規則

c重要聲明: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言論的方式運作,WK論壇對所有言論的真實性、立場及版權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言論只代表發佈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讀者及用戶務必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 由於本論壇受到「即時上載言論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言論,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內容出現「真實性、立場及版權」等問題,請聯絡我們:[email protected]論壇有權刪除任何言論(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)| SiteMap[網站地圖]

發表新帖 返回頂部